
說到老舊小區改造,大家都不陌生,改造下水管道,暖氣管道,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等,您想到想不到的,幾乎都被列入了改造計劃。
每次回村都莫名的激動高興,因為我這里出生,在這里成長,這里還有父母,還有熟悉的親人。……
但是激動之時卻有一種惆悵,村里基本上沒有年輕人了,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了,三十年過去了,他的樣貌與記憶中的沒有什么改變,只是比小時候缺少了生機,多了些許荒涼 ……做為80后的我,從上高中起就很少在村里呆了,現在工作了,每年回去的次數多了卻呆的時間更短了,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多呆幾天過年的時候是村里最熱鬧的時候,年輕人從各地趕回村里,陪父母過年,村里的人一下子比平日里多了許多,也多了許多歡聲笑語,但是同兒時比較,也顯得很平淡乏味,再也找不回年少時的感覺!村里的70后80后90后基本都奔向了城市,這是城市化進程發展的必然階段,但是也有些許無奈,因為村里實在太窮了走向城市的農村人有的發展的很好,在城里有房有車,有的發展的很一般,租住在城市的城鄉結合部,也就是所謂的棚戶區
只要人們離開了農村就不想回去了,雖然對城市感到陌生,找不到存在感,對城市依然迷茫,但是卻不敢再回農村,因為回去了更可怕,不知道該如何生活。
生活在城里的農村人,享受不到城里人上學、就醫的便捷,因為我們的戶口依然在農村,我國特色的社會制度造就了一批特殊的人群,我們為城市的崛起付出了汗水,付出了努力,城市卻接納不了我們。
雖然現在進行了十個全覆蓋,卻無法覆蓋農村的荒涼,致那些在城里拼搏,卻無處安放靈魂的人們,因為我們的根在農村,卻無法回去——再也回不去的農村!!
所以人們必須得離開農村,離開父母,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城里打拼,說是夢想,其實大多人并沒有什么夢想,只是為了多掙錢,改善自己的生活。。
雖然現在進行了十個全覆蓋,卻無法覆蓋農村的荒涼,致那些在城里拼搏,卻無處安放靈魂的人們,因為我們的根在農村,卻無法回去——再也回不去的農村!!
來源:呼和浩特熱線旗下平臺每天樂樂原創
80歲的王海源老人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勞動花園小區的居民,這幾天老人特別高興,因為政府給安裝的電梯馬上就能投入使用了。
王海源老人家住6樓,歲數大了,腿腳不方便,每天上下樓是他最頭疼的事,老舊小區安裝電梯,直上直下,他第一個拍手歡迎。
王海源老人說,按照相關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,他們從2017年開始就向所在轄區的辦事處遞交了安裝電梯的申請,經過相關部門的批準,今年9月份,小區開始陸續施工安裝電梯,所需的安裝費用政府承擔80%,居民們自籌20%。其實安裝電梯,只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項目之一,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我區城鎮老舊小區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,2020年,我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015個,涉及居民13萬戶。
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涉及面大、居民眾多,您家住的小區是否在改造范圍內,首先得先確定小區的“年齡”。 此外,群眾的改造愿望也是納入政府改造范圍的一項重要衡量標準,要把“要我改”變為“我要改”而老舊小區改造也不僅僅局限于供水、供電、供暖等基礎設施的改造,居民們也可以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,提出申請,可以新增、新建物業用房、充電設施、健身器材、加裝電梯等等設備。
本文來源:都市全接觸
責任編輯:木辛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